飘扬在云端的旗帜——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安装工程建设纪实
2013-08-13 09:51:08   来源:上海建工安装集团   评论:0 阅读量:10

飘扬在云端的旗帜——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安装工程建设纪实2013-8-5 建筑时报第4版孟好转 郁锋 国庆/文 杨增明/摄  云飞扬,心飞扬,旗帜在飘扬,一曲壮歌在云端唱响:作为目前在建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已于8月3日结构封顶,而...
飘扬在云端的旗帜——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安装工程建设纪实
飘扬在云端的旗帜——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安装工程建设纪实

2013-8-5    建筑时报第4版
 

 孟好转 郁锋 国庆/文 杨增明/摄
     云飞扬,心飞扬,旗帜在飘扬,一曲壮歌在云端唱响:作为目前在建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已于8月3日结构封顶,而机电安装施工也已进入冲刺阶段。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对于负责机电安装施工项目的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每一个人来说,每天都能够看见这样一种“天象”:有一片奇异而又绚丽无比的霞彩在云端闪闪亮亮,在自己的心里闪闪亮亮。他们知道,这片为精气所凝的霞彩,其实就是他们的精神,因为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为了这面信念的旗帜,他们交付出了所有的一切,智慧、力量,乃至整个身心。
   
        创新,在云端
   
     管理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上海中心这项庞大的超级工程,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倪永明,总裁徐建东等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完善施工管理创新体系,努力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在创新中寻求出路,靠创新提升管理、形成核心技术能力、赢得效益,靠创新凝聚力量。
     让张勤来具体担纲上海中心大厦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总承包管理和机电安装施工项目,上海建工集团领导和上海安装集团领导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是第一次承担超高超大建筑安装的几乎所有内容,也是第一次承担30多项机电专业分包工程的总承包管理职责,没有一个具有大局意识的人来全盘掌控、协调、推进,没有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来重点突破、提炼、转化,恐怕难以完成这个意义重大的项目工程。张勤曾经担纲过北京国家大剧院项目,曾经担纲过上海世博工程,一路走来,一路好评,应该是担纲上海中心大厦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总承包管理和机电安装施工项目工程的不二人选。
     于是,在2011年6月,受命担任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建工集团总承包部项目副总经理兼上安机电安装项目部经理的张勤,带领着一支庞大的精英团队,开始了又一次艰难而又光荣的重大工程创新历程。
   
     1.上海中心大厦的垂直运输,是整个项目工程中的一个“难点”。
     在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从事任何一个工程中,专门成立一个垂直运输吊装项目部,是绝无仅有的。之所以要作出这个决策,是因为四个字:“上天入地”。主楼高度632米,每一层都有设备,固然是一个难点;各类设备在数量上多达5000多台,吊装的要求不尽相同,固然也是一个难点;而更大的难点还在于没有主动权,一旦设备交货轮到要吊装时,幕墙已经装好,结构已经做好,此时,公要馄饨婆要面,都会给设备的及时到位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上海中心大厦垂直运输项目设备品种数量多、重量重、高度高、吊装次数多、技术难度大、周期短等工程特点,对上安机施垂直运输项目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考验。
     于是,上安机施垂直运输项目部经理袁文根、吊装专家卓轶非等一班人未雨绸缪,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专门做吊篮、专门设计两种规格的升降平台和可以实现对接的接收平台,制作专用吊装设备。同时,制定相应的吊装方案,譬如,超高层建筑工程400米以上的工况与400米以下是截然不同的,400米以上的天气表现为风大、湿度高、夏季高温闷热等特点,在施工作业中,如遇大风天,当吊装平台靠岸到吊装口时,一定不能碰到已安装好的幕墙玻璃,这就给垂直运输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必须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和考虑其他各方面因素,采用缓慢吊装的方案,谨慎、仔细、放慢速度,以保证垂直运输工作安全平稳地完成。此外,由于受到前道工序的制约,又不得不安排在其他施工单位结束当天工作而天色未暗时进行吊装作业,抢时间,赶进度……
     从今年4月起,上海中心项目机电安装进入了高峰,为了确保机电安装节点目标的实现,上安机施公司垂直运输项目部在安装集团上海中心项目部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下,积极参与“比吊装速度、比安全施工、比攻坚克难,赛团结协作、赛遵章守纪、赛管理水平”的三比三赛立功竞赛活动。截至7月底,顺利完成塔楼材料吊运3888余吨,吊装设备1979台,约1700余吨,最高吊运至82层,设备最大重量28吨。目前,塔楼设备层20、21、35、36、50、51层设备已基本吊装完毕。
   
     2.在上海中心大厦建设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亮点”,都是值得让人回味的。
     “亮点”之一。为更优质、高效地做好这项工程,早在工程前期,安装集团就组织40多位设计领域的精兵强将,投入到工程深化设计中,全面配合机电总承包各项设计支持与服务工作,全方位地为上海中心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这项超级工程的“心脏”是由成千上万的各类机电设备组成的,安装集团为做到“严格把关、好中取优”的目标,面对大量的各类机电设备采购供应及提供技术服务工作,专门制定了《乙供固定价格物资管理方案》、《机电设备材料报审及报验管理方案》等多项技术流程规范,并实行公开招标,取得了良好成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奋战在设备采购供应岗位上的建设者,勇克难关,忘我工作,确保了上海中心工程的顺利进行。你能说这不是“亮点”吗?
     上海中心大厦玻璃幕墙消防喷淋系统安装,是整个项目工程中的又一个“亮点”。
     这是安装集团首次施工,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困难可想而知,因此,负责此次施工的安装集团第五工程公司上海中心机电安装项目部专门成立QC小组,实施技术攻关,确保工程节点目标。
     按照设计要求,上海中心大厦有10个区共90层需安装窗喷系统,其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保护内侧玻璃幕墙。每个楼层环绕内侧玻璃幕墙一周呈圆形安装,管道直径108毫米,每个喷淋头对一块幕墙,总长达200多米。接到施工任务后,项目经理助理鲍靖针对每段管道呈一定弧度的实际,为防止泄漏,他提出了根据施工图绘制加工图,送生产厂家定制(直接采用无缝镀锌钢管及法兰连接)、现场只需拼装的思路。经过分析、测试,安装一个楼层需两周,工期、质量、安全都有保证,但每吨管件的成本达到1万元左右。如何提高效能、降低成本呢?这是摆在鲍靖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关。他和班组成员一起商量,集思广益,最终确定在施工现场,采用无缝镀锌钢管,用沟槽式连接,采用机械开孔的安装工艺,不仅使现场基本无动火作业,管理相对简易,经过测算,成本为每吨管件7000元左右,安装一个楼层工期只需10天。由于将每一个安装环节都纳入到质量保证体系之中,并建立了样板先行、分层验收、技术交底等制度,使得各区玻璃幕墙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跟进,同时因施工工艺先进,到目前为止,已为整个系统节省工程造价近百万元。
     日前,第五工程公司上海中心机电安装项目部QC小组因施工成果显著,荣获上海市QC成果一等奖、全国QC成果二等奖。
        育人,在云端
     利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平台,培养青年人,使用青年人,是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倪永明,总裁徐建东等主要领导关心的一件大事。为此,他们多次深入施工一线,就如何在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建成的同时,使青年尽快成才,勇挑大梁,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这也是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建工集团总承包部项目副总经理兼上安机电安装项目部经理张勤的实践。首先,他利用春节前后,组织对项目全体年轻施工员进行上海中心机电安装总承包管理知识和复合型技术培训,亲自编写培训资料授课,传授他多年积累的项目管理知识和运作技能;第二,他根据项目管理需要,按区域实施施工管理,并把一批青年施工人员推上项目管理的重要岗位,让青年人在管理、施工实践的大舞台上得到充分展示和锻炼,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又为安装集团持续发展储备了各类可用人才。
   
     1.“要想胜人一筹,唯有奋起直追!”这是一名上安青年的承诺。他就是现任上海中心大厦弱电项目部通讯系统工程师吴杰雄。1986年出生的他,有着与同龄人一样的阳光与洒脱,更有着一份稳重与自信。对待工作,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面对困难,他沉着冷静,勇于挑战……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市重点工程项目,上海的地标性建筑,该项目弱电系统集当今先进技术于一体,承载着对未来建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任命为弱电项目通讯系统组长的吴杰雄,面对工程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管理规范严等特点,他带领通讯系统技术团队,以BIM建筑建模为基础,建立工程三维模型,以达到“预先发现问题,提前解决问题”的效果。为解决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通讯干扰及传输难题,他专门制定了大楼施工临时通讯方案,利用现有无线对讲系统,通过多点位架设终端机,并将信号源进行放大后再传输,从而实现建筑内外对讲机之间的桥接作用,使所覆盖的区域内通信的语音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
     上海中心大厦塔冠数据天线群作为国内高楼第一个架设于609米极高处的卫星平台,其设计的复杂性及安全性、环境影响的多样性以及高层施工的困难性是现有国内绝无仅有的。在设计阶段,由于大楼塔冠结构还未成型,不能在现场进行试验,吴杰雄决定搭建模拟环境。尽管这是很难模拟的一个场景,但经过多次方案调整、讨论后采用的定制导轨的形式,使天线可以在导轨上以模拟大楼摇晃的频率及幅度水平横向自由移动以达到真实模拟的效果。
   
     2.包正说,自己很幸运,大学毕业后进入安装集团就直接参加了世博工程建设,随后就来到上海中心大厦工地,担任分区经理,不仅要负责通风施工的各项协调工作,而且还要管理设备的垂直运输以及水、电等项目的施工。
     以通风施工为例,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施工中,安装集团第六工程公司首次在办公区19层、34层、49层空中花园使用由上海建工机施搭设的外眺飞船,进行通风施工。由于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做好各方的配合、协调,成为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超高层建筑,施工战线长,对施工管理力量、组织安排和劳动力配备要求高,尤其是劳动力资源。同时工作量大,工期紧,参建单位众多,各类管线密布,交叉施工作业频繁。为此,包正与业主、监理、总包、设计单位的积极协调,紧张时刻,整天奔波于施工现场与各兄弟单位之间,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工作繁忙。在他的努力下,通风施工始终保持着有序进行,而他的朝气蓬勃的青春形象,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保驾,在云端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超高超大智慧型城市社区,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工程的复杂性,体现在它的每一个分部分项都与土建结构、钢结构、双层玻璃幕墙、土建二结构砌筑、精装修等专业有着密切的前期配合,以及机电本身各专业的配合衔接,而安全,更是一种须臾都不能忘记的保驾护航。关于这一点,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倪永明,总裁徐建东,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安装项目部经理张勤早有认识,因此,无论在立功竞赛动员会,还是在阶段性的推进会上,他们始终都在强调:逐步建立与健全一套现场机电总承包“精干高效、和谐进取、敢于创新”的管控体系和运行模式,形成机电总承包之路。
   
     1.上海中心机电总承包部技术科副科长梅挺至今都记得中标后第一次现场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明确了他的职责:管理安装集团第五、第六、第九三个工程公司的自行施工项目,代替总包管理机电专业分包32家单位的施工项目。
     对他来说,原来都是空白,他想了想,归结了四个字:保驾护航;他又想了想,明确了两个支撑:一是与总包商务部进行商谈,明确了总包对自己的支撑;二是在总包的管理总纲下,他搞了一个机电分包管理手册,在流程、界面的明确中形成支撑。
     推进工程信息化管理,是科学化施工和管理的需要,也代表着企业的综合能力。梅挺在施工现场成立了鲁班组,专门负责工程量计算。可在全面推广过程中,要让施工员放弃熟悉的图纸,转战信息化技术,开始就有很多人想不通,加之施工现场交叉作业多、施工衔接困难等,都给软件的推广工作带来了困难重重。怎么办?他一方面与信息管理部联系,做好信息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与施工员进行交流,使现场逐渐熟悉和开始使用软件,并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软件带来的快速和便捷,为软件的全面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的使用和管理,事关工程的百年大计。在此之前,梅挺没有管过材料,没有管过材料的梅挺确定了一个专业分包材料封样流程,也就是说,不管哪一家分包单位在进材料之前要先进样品,进行封样,为进材料后的验证和监督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不要以为所有分包从一开始就会对你买账,梅挺说,你必须寓服务于管理之中。这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施工中,材料和设备都要垂直运输,因为临时电梯速度太慢,需要先期安装正式电梯投入运营,而一家生产、安装电梯的著名企业对梅挺出台的一系列管理措施不以为然,但是,他们终于明白,电梯运营需要照明、空调等保障,需要组织调试,需要政府验收,而这一切,都需要总承包部技术科来协调。于是,从2011年7月第一台电梯开始,梅挺就要求这家企业做标准化格式,把需要协调的事项一条一条列表,然后由总承包部技术科以专题会的形式一家一家落实。实实在在的服务,终于获得了所有分包的心悦诚服,而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有序进行……
   
     2.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为632米,施工作业的危险程度也与之齐高,作为项目安全主管,张国祥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从项目进场开始,张国祥便按照90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要素,编制安保计划,建立了十余本相应的安全台账,同时编制了HSE体系管理的策划书。为了使项目现场的安全制度具有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受控,张国祥在原有的常规性安全制度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又新增和修改了《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立体交叉作业申报》、《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和《班前安全交底活动》等制度,为施工过程安全监管提供了执行依据。对于上海中心大厦多个区域项目部人员的进场,他严格把关,确保每个进场人员都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和专项交底后,方可进场。此外,他还时常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日常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安全工作真正深入人心,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安全管理方面,他也颇费心思,从分包管理、标化管理、基础管理、动态监管、检查整改、预警机制六个方面着手,细抓过程控制,及时消除危险部位安全隐患。从分包单位进场开始,张国祥就严格执行分包准入制度,决不将工程分包给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安全生产业绩不突出的施工单位。为解决不合格设备、非标设施的使用,给施工作业中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张国祥苦心琢磨后,与各区域项目经理达成一致意见,为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登高作业添置了标准化、定型化、工具化的人字梯、移动平台、液压升降机等,并在项目中进一步推广使用。在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现场,只要是危险部位,只要有工人身影的区域,就不会找不到张国祥留下的“脚印”。常常是到了下班时间,其他员工都坐上了回家的班车,而他却还独自留在办公室,此时的他其实是最忙碌、最辛苦的,因为他要回忆一天下来检查的情况,又要分类进行汇总分析,而后要想出最好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面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章、隐患,他都严肃认真地用照片做好记录……
     自2011年被派驻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以来,张国祥建立了一套特有的安全管理方法,并通过严抓细管,始终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赢得了好评。
     其实,8月3日上海中心大厦632米结构封顶,并不是终点,更不是尾声。大量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才刚刚进入高峰。在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建设者的肩上,担子将会更重,艰辛的道路也许还会更长。
     是的,向社会奉献高效工程、精品工程和确保“后墙不倒”的承诺,我们始终不变。
     信念,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信念的力量更使我们勇往直前。
 

相关热词搜索: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安装工程建设纪实

上一篇: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系列培训圆满结束
下一篇:风雨同舟,再创辉煌--深圳市中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十三周年庆典报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