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腾飞作品“中华第一柜”聚焦中华三千年帝王最关心大事
2018-12-19 14:40:00   来源:中国装饰网   评论:0 阅读量:10

你知道中国历代帝王最喜欢什么吗?有人会以为他们最喜欢打仗——秦始皇征战杀伐,终致六王毕四海一。有人会以为他们最喜欢美色——吴王迷恋西施,唐明皇醉心贵妃,不爱江山爱美人之类。 还有人以为他们偏于个人爱好疏于朝政——宋微宗钟情书画,自创瘦金体留千古墨...

你知道中国历代帝王最喜欢什么吗?

有人会以为他们最喜欢打仗——秦始皇征战杀伐,终致“六王毕四海一”。

有人会以为他们最喜欢美色——吴王迷恋西施,唐明皇醉心贵妃,不爱江山爱美人之类。

       还有人以为他们偏于个人爱好疏于朝政——宋微宗钟情书画,自创“瘦金体”留千古墨宝;明熹宗喜欢木工,夜以继日打制家具——呵呵,这无疑是位跑偏型帝王。

       其实在漫长中华历史长河中,他们都非主流。真正占据历史主流的是敬业型帝王,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垂范天下:西周文、武,汉代文、景,唐太宗,金世宗,明仁宗,清代康、雍、乾等,他们的共性都非常重视耕读传家、男耕女织,有浓厚的“劝课农桑”政治情结,这才有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耕织图册》正是这一主流文化留下的历史记录和文献证据。



 

《雍正耕织图册》部分画面(全套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而今,中华文明这一优秀传统又被享誉业界的吴腾飞大师通过全新的家具木雕艺术,记录在堪称鸿篇巨制的代表作《中华耕织世纪大柜》(“中华第一柜”)之上。



吴腾飞代表作《中华耕织世纪大柜》(“中华第一柜”)

“中华第一柜”第一大亮点:

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艺术再现




吴腾飞先生在艺术馆工作室

      凡是在吴腾飞艺术馆目睹其代表作《中华耕织世纪大柜》(又称“中华第一柜”)的参观者,往往会在印象中留下这样几个关键词:一是体量巨大,该柜总长12.8米、高3.6米、深1.2米,体量之大业界罕有其匹。二是耗时极长,该柜从设计制作到完工耗时六年零一个月。2007年开始着手设计,最终于2013年问世。三是寓意深远,借助木雕艺术诠释了中华几千年延续不断的“劝课农桑”主流文化。

      正因如此,该柜问世当年即申报了三项世界吉尼斯纪录:于红木家具类别中独享”最长—最宽—寓意最广“三最。


作品问世以来,许多媒体慕名到吴腾飞艺术馆采访“中华第一柜”

       中国有长达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经济。时至今日,“三农”问题仍然位居国家决策重要层面。早在西周时,《周礼》中便明确记载:“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使以登万民。一曰稼穑,二曰树蓺,三曰作材……”在十二项经济管理制度中,把农耕放在首位。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耕作图中的“耗耨”画面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耕作图中的“灌溉”画面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桑织图中的“二眠”画面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耕作图中的“蚕蛾”画面

      这种“劝课农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一直延续下来,据史料记载,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清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并留下著名绘画作品:《五谷图》和《雍正耕织图册》等。尤其《雍正耕织图册》,作为大型绘画作品和历史文献,是国家大政方针的一次集中表述。吴腾飞代表作“中华第一柜”,正是《雍正耕织图册》从经典绘画到木雕家具艺术品,完成二度艺术创作的一个范例。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耕作图中的“砻”画面

     《雍正耕织图册》是雍正登基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共有图46幅,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并盖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印章,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吴腾飞先生多次观摩研究过这件国宝级藏品,受其触动,设计制作了“中华第一柜”。该柜在立意上便是一件蕴含“国家级”大政方针的作品,是通过传统家具木雕进行再创作的一次艺术实践。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侧视图及其侧面精美的雕刻

      “文以载道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文’不光指文章、文学作品,也包含了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并进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诸种器物的文化表述。”吴腾飞说,“《雍正耕织图册》可谓洋洋大观,包罗了传统农耕、蚕桑、纺织几乎所有农事过程,向人们呈现了生动详实的劳作画面:耕田、耙耧田地、施肥、播种、灌溉、除草,育苗、插秧,收割、打场、晒粮、磨面……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颗子,描绘了人们赖以生存裹腹的粮食的来历;又从植桑、养蚕、抽丝、纺纱、织布、染色、制衣……诸方面,交代了从春蚕吐丝到量体裁衣,人们赖以蔽体的衣服的来历。这种具体、详尽、娓娓道来的方式,对我们养育子孙、用‘劳动创造生活’启迪下一代,具有非常现实的教育意义。家具设计应讲究文化立意、器以载道,这就是真正的道。”


吴腾飞先生的水墨作品。在他眼中,传统书画和家具、木雕作品均可视为“道”的载体

亮点之二:创新艺术表现形式,

是中华传统木工技艺和木雕艺术集大成之作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正面中心位置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背面中心位置——对古建筑元素的应用与正面形成呼应

据吴腾飞先生介绍,“中华第一柜” 以老挝大红酸枝和大叶紫檀(卢氏黑黄檀)为主要材质,耗时六年零一个月。即使是业内人士,没有亲身做过,也难解其中艰辛。

      在《雍正耕织图册》创作年代,清宫绘画受到来自欧洲的御用画家影响,引入了焦点透视、解剖学等西方绘画技法,通过光线明暗处理,为中国绘画注入了新气象。怎样通过木雕作品再现绘画原作的风物与景致?这给传统的中国木雕提出了一定挑战。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背面节气图中的精雕“秋菊”图案

      “传统的雕刻技法中,雕刻蓝本大都采用纹样式图案或线条图案,用传统平刀就可以完成。”吴腾飞说,“《雍正耕织图册》原作是靠颜色和线条一起传达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这就比单纯的纹样、线条难度大得多。木雕作品不能借助颜色,只能靠线条表达。为解决这些难题,反复探讨,不断尝试,最终确定在传统东阳木雕优秀技法基础上,加以合理创新,通过对线条的把握和点线面的组合,创造出中华第一柜画面雕刻生动传神的立体感。”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背面节气图中的精美“荷塘”画面

       作为优秀的设计师,吴腾飞深谙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家具,在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语汇,他从中撷取了至高级别的设计礼节元素——皇族歇山顶、佛门须弥座等,来突出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主流文化,还原男耕女织的田园纯朴景象。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在结构布局中运用至高级别的设计礼节元素——皇族歇山顶、佛门须弥座,突出弘扬传统主流文化

正面为48幅耕织图,画面布局借鉴故宫影壁的规制

背面48幅节气景观图,与正面的耕织图互为呼应

       榫卯结构上,吴腾飞在设计中因器制宜,既继承了延续数千年的榫卯法则,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创新,使整个柜体可以进行拆分卸解。并将家具与建筑技艺相融合,柜体之上施以屋檐、斗拱、白玉栏杆等建筑元素。画面布局借鉴故宫影壁的规制。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两侧各有一对祈福辟邪的神鼓

相关热词搜索:吴腾飞作品“中华第一柜”聚焦中华三千年帝王最关心大事

上一篇:日本厕所文化为何引来全球瞩目?这样的卫浴健康你也能拥有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