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过剩产能达到1/3 企业纠结应关门还是开门
2013-09-02 15:28:18   来源:中国水泥网   评论:0 阅读量:10

水泥过剩产能达到1 3 企业纠结应关门还是开门为探究产能过剩的重重谜团与矛盾,本期《中国企业家》记者专访了近年来崛起的民营铝电巨头—山东信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信,以及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一家民营,一家国有,两家企业都曾经因
水泥过剩产能达到1/3 企业纠结应关门还是开门

为探究产能过剩的重重谜团与矛盾,本期《中国企业家》记者专访了近年来崛起的民营铝电巨头—山东信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信,以及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一家民营,一家国有,两家企业都曾经因产能问题受争议,而现在却都在为各自行业的产能过剩忧心。此外,还深入投资过热时期开工建设的河北曹妃甸开发区,发现萧条与荒凉代替了过去的建设热潮后,区域经济已经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

  为此,我们将推出中国“去产能化之忧”系列报道:《信发铝电再闯关 》《疯狂的水泥》《起落曹妃甸》。本文是第二篇《疯狂的水泥》,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水泥成为产能调控众矢之的,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前,去产能化难上加难,联合重组箭在弦上。

  7月的山东枣庄连天大雨滂沱,却仍闷热如火,四辆卡车停在中联水泥熟料库门口,司机们正等待水泥熟料装车。用门可罗雀来形容眼前的场面并不过分,两年前这里一天会有近200辆车排队,2013年,这种场景再也没有出现过。

  产能过剩伴随着市场疲软,让今年的水泥行业尤其难熬。“我们现在停了两条线,这是整个公司水泥产能的一半。”枣庄中联水泥副总经理葛全伟告诉《中国企业家》。

  虽然利润大幅下滑,但枣庄中联的日子并不算最坏的。枣庄的水泥企业有几十家,规模以上的就有近10家,全市水泥年产能3000万吨左右,而当地的水泥需求量只有1000万吨。

  剩下的2000万吨如何解决?由于各地水泥企业林立,水泥的销售半径非常短,地区产能很难通过卖到外地来消化。很多本已陷入亏损的企业只能硬着头皮加入价格战,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甚至面临倒闭。

  “现在说白了就是低价求生,产量太多了,你不卖他卖。很可怕。”葛全伟说,过去好的时候水泥价格每吨350元以上,而现在市场价格每吨也就230元左右,已经接近成本价。

  枣庄是全国水泥行业过剩状况的一个缩影。目前,各省除西藏外基本都存在水泥产能过剩。市场萎缩,未来市场消化能力却不可期。


疯狂的水泥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对市场的形势再清楚不过,中联水泥即是建材集团旗下公司。宋志平告诉《中国企业家》,2012年,世界水泥总销量是35亿吨,中国占了22亿吨,今年的产量大概是23亿吨,过剩产能达到1/3,开工率严重不足。

  随之而来的是剑拔弩张的产能调控。5月,国家发改委 、工信部宣布,将联手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加强银行审贷管理、实施差别电价、能源消耗总量限制等对企业投资和生产进行约束,抑制水泥、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

  但这并非易事。四年前,国务院即以38号文严控新增水泥产能,却越调控产能越高。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新建124条水泥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1.6亿吨,其背后夹杂的是中央、地方、行业、企业多重利益。

  如今,当严控产能过剩大棒再次举起,一贯重视速度和规模的水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背上又多了一根压身稻草,水泥行业恐将迎来新一轮变局。

 

  枣庄中联水泥已关停一半产能

  关门还是开门

  “行业就这个样子,谁都不退,也没有人能够说了算,所以大家就打吧,一直打下去。”宋志平告诉《中国企业家》,在很多人看来,治理产能过剩就像一个恶性循环。

  原因很简单,市场有需求,投资有冲动,而地方政府则需要企业创造税收。对于今天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格局的成因,宋志平举了个例子:A县投了一个水泥厂,B县都在买A县的水泥,也因此B县没有税收,所以B县也要建一个水泥厂,建两个企业,销量不都下降一半吗?

  “我们进行的是分灶吃饭,地方财政主要依靠工业税收。就算下降一半多少也还有点税收。”宋志平说,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促使地方投资热情高涨,政府甚至靠土地免费、矿山免费、银行担保等措施吸引投资。

  其实,水泥厂不能再建了这个道理,地方政府都懂。宋志平认为,关键问题是要对新建产能关门,不再审批任何一个水泥项目。过去,中央政府也多次强调严控产能,但都没有堵住新建产能。

  对水泥产业的审批立项有两个途径,一个在工信部,主要审批技改项目;在建的新项目由发改委审批。相比较来说,走工信部的途径手续要简单一些,而发改系统的手续繁琐复杂,所以大概八成水泥项目审批都是工信部完成的。

  另一方面,省级政府对于5000吨以下的水泥产能有审批权,有些地方政府不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不断批新项目。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特殊时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松弛管理,导致过去4年间中国增加了8亿吨水泥产能,而这恰恰就是现在过剩的水泥产量,“你建你的,我建我的,地方利益在推动,这是根本原因。”宋志平说。

  围绕过剩,过去意见并不一致,往往是中央讲过剩,地方讲不过剩,还强调各种理由,这一次中央治理产能过剩决心之大前所未有,许多大型水泥企业也期待严厉的“关门政策”推出。

  本刊记者获得的一份河北冀东水泥汇报材料指出,今年上半年由于市场疲软,公司生产运营遇到了十几年来极为严峻的考验,1.2亿吨的年产能,上半年仅完成水泥产量2769.13万吨,完成熟料产量2309.54万吨,同比降低2.52%,完成熟料销量467.14万吨,同比降低12.32%。

  这种形势下,冀东水泥呼吁在水泥新增产能的问题上,要实行关门政策,原则上不再审批建设新生产线。应以国家2009年38号文件为依据,对国家明令叫停新建项目后又违规建设的新增生产线进行清理。

  但事实上,尽管两部委正在酝酿很多限制和淘汰产能的政策,包括信贷、淘汰标准等,却一直没有明确水泥的“关门政策”。分析人士认为,水泥并非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应属于自由竞争领域,恰恰需要公平竞争,需要放开资本进入,而不是限制进入或任由几家大型企业割据市场。

  安邦集团研究部副主管、跨行业资深研究员王凌也告诉《中国企业家》,从以往经验来看,政府这次的组合拳效果应该不会太好,要避免政府以行政手段干涉资源配置。

  “目前企业最为担忧的是政策背后的东西:国家的调结构政策和金融手段会对企业产生何种影响,本地政府出台什么政策弥补融资缺口也将决定地方企业的生死。”他说。

  7月底,工信部公布了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名单,水泥行业淘汰名单涉及水泥企业140家,其中福建与河北占了大半壁江山,共有78家。此次需淘汰的水泥落后产能共计9297.4万吨,比今年4月工信部公布的年度淘汰目标7345万吨多出26.6%,力度显然比以往大了许多。


2012年度中国水泥熟料产能五强

相关热词搜索:水泥过剩产能达到1 3 企业纠结应关门还是开门

上一篇: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章程
下一篇: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合同公告

分享到: 收藏